驻外墨西哥,在海上钻井工作,每天12小时,好似一座孤岛
驻外墨西哥,在海上钻井工作,每天12小时,好似一座孤岛
从墨西哥城飞往尤卡坦半岛的航班上,窗外是湛蓝色的墨西哥湾海面,偶尔显现的钻井平台,像是蓝色油布上钉子。这些扎根海底的钢铁巨兽,此时还未向我展露它们真实的一面,但是兴奋的心情,早在安博威190小型飞机起飞时的推背感中,加速到了海湾的另一端。
墨西哥南部卡门岛,过去几百年来一度是海盗聚集的地方,纬度与我国海南岛近似,热带的空气中传来明快的拉丁味道,色彩绚丽的房屋和极富想象力的墙画涂鸦,恍惚间以为入镜安东尼奥·班德拉斯的《墨西哥往事》。
彼时的祖国雾霾席卷新闻头条,而在墨西哥,除了湛蓝的天空和绚丽的街头,拉丁女子无论年龄大小的翘臀,更是令男性觉得赏心悦目,女子略添嫉妒,而我则琢磨起了当地地心引力为何对该部位不起作用。
短时间的修整后,开始了墨西哥湾的海上奥德赛,我们乘坐“蓝色巨人”号浮吊船一众同事开启了征服大海的日子。
住宿位于船体内部不见阳光,洗澡水是经淡化后的海水,逼仄的洗澡间里总也洗不干净身上的滑腻,据说了淡化水加了化学药品的缘故。
探头来到夹板,看着海天一色和船舷外的浪涌,想来距离陆地已有几十公里,内心震撼而孤寂。除了日常工作外一有空就与当地船员插科打诨、排遣寂寞。
所谓的钻井平台建设,更像是乐高积木的搭建,深入海底的支腿上支撑着平台,随后就是在平台上假设各类设备和器材,直到整个平台拥有完备的生活和成产能力。
平台距海面20+高,需要浮吊船利用吊索和吊笼将人员输送。乘坐此吊笼需两腿分开,双手交叉紧握绳索,高空的吊臂操作摇摆和海风时长使笼子左右晃动,惊出一身冷汗。
望向远方早已不见陆地,底下是蓝色的海水和未知的深海恐惧,唯一能做的就是抓紧绳索期盼快速到站,一旦打滑或者松手掉入海里,即便穿着救生衣,也是你不敢想象的严重后果。所以此吊篮在当地成为Viuda(寡妇),意思是你要是掉下去了,你老婆就是寡妇了!
当人员生活区尚未搭建时,分早晚班每班12小时,来回往返于船和平台。起床便是上台,下平台就是睡觉,在无数个疲惫的日夜,你无需理会目前是太阳当空抑或繁星点点,更无所谓海浪汹涌滔天,倒头便睡就是此刻的真理。
偶尔穿着拖鞋来到甲板,吹着海风,想想这茫茫无际的大海,恍惚间有泰坦尼克号的错觉。
出于环境保护的原因,任何物品除了水果蔬菜禁止进入海洋,记得甲板上曾有一个小小的橡胶垫片差点入海,被当地船员迅速捡回,严肃地说道:“要是一条鱼吃了,必定卡住喉咙痛苦而死。” 环境保护,深入人心!
吃喝拉撒竟然成了问题。食物还好解决,大本营浮吊船可以通过吊笼运送,小解则需穿着救生衣顺着凌空的楼梯来到平台底部,对着蓝色的波浪将黄汤变为精妙的抛物线,只可惜海风早已将你完美的数学公式打散,化为汽雾飘往远方。
至于大号,起先只能憋,再后来运来了简易厕所,倒是解了燃眉之急。
热带风暴来了,农历八月十五。大部队撤离平台回到陆地修整,我受命与几位工友靠着周边补给船只的帮助坚守平台。是日夜,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由于工作安排疏忽,当天晚上竟然没有吃的,于是只能翻箱倒柜找到2包泡面,一包饼干,一次性杯子,一个电磁炉。借用焊机的电煮了泡面,10个人每人分到几根面,1块饼干,当然还有面汤,这是这辈子吃过的最精彩的中秋晚饭,那天月亮特别大,面也特别好吃。
过了没多久开始下雨,停工停火作业,救生衣当枕头直接钻到几十吨的机器下面睡觉,轰鸣声不绝于耳,屁股下就是滔滔海水。没人能睡得着,但是却一宿无话。
平台上的环境是绝大多数人这辈子都无法想象的,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地方,见不到一棵植物摸不到一块泥土。工作一周后新鲜感会逐渐降低,这离海面20+米的孤岛环境,悬空的上下楼梯,是恐高症患者和幽闭恐惧症患者的噩梦。每天身穿工作制服,脚登带有铁板的工装鞋,头盔12小时不离,得闲坐下看看这海水思考一下人生,或者扔个水果到海面,看着几十条鱼出击夺食的场面,似乎也是金钱难买的奇特经历。
某日因任务需要,挂着安全绳上了积木的顶端,一寸一寸挪,艰难到顶。奋战了这么久之后,猛然发现,那让人摇摆打颤的海风,带来的已不是恐惧,而是自由的味道。
海水至柔,这钢铁怪物至刚,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得其乐,必得既柔且刚。柔的像水适应一切形状,波动;刚如炼铁,不抱怨一丝苦楚。数百日的平台生活,精彩的故事,奇幻的景色,每个人都能写本书。然而人心总是不知足的,我们永远期盼,更精彩的还在将到而未到的日子里。
每一个黑夜,都是为黎明做准备,祝愿每一个驻外的朋友都找到自己曾经、现在,或者未来再去驻外的理由,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。
